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10:03:33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

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理解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新课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适当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或者探究问题:中国在洋务运动后实力上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经过30年发展的中国为何在外国侵略,甚至是日本侵略面前失败。)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并补充有关战前日本的实力及对战争的准备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已久。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进一步认识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

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通过《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的对比;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来理解认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也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对比,回答“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历史纵横】,感受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思之窗】,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

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