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7 07:57:18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
二、授课学时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
、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 入:
2001429,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
、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
、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学科王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学科王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5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
先生作为学者方面了再”“了也不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了就的特点。
6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
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7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
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
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8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了再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4群蚁排衙,文中指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
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
闻一多先生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
、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
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
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字,深刻地表现了
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