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doc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教后记:这篇文章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他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述的重点四. 问题研讨.
1. 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 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
3. 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