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一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
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导入
首先,作者引用了为共和不惜蹈海献身的杰出民主斗士陈天华的一段震撼人心的词句,既使我们感受到思想动员为脱胎换骨的革命所起的鸣锣开道的伟大作用,也通过《猛回头》中极富想象力的比喻,营造出了浓浓的设疑激趣的氛围。睡狮、百兽、龙蛇、魑魅,它们都代表谁?它们的扭结、冲突与疏离演绎了辛亥革命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次,勾画出了本课的知能框架体系:即以《猛回头》的文字与图中信息提示要注意辛亥革命发生的十分广阔的国内外社会背景。以
在教材分析中,首先,应明确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其次,作为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之下的一个专题,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路设计来诠释辛亥革命,即中国近代是一个外受侵略内受压迫的畸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大桎梏,因此,反帝反封是中国民主革命最主要任务,先有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后有资产阶级发动的辛亥革命,都因其主观的不足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因此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失败同样也是历史的必然。第三,本课推出的两个探究专题和三个重要概念,明确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并设计三个子目加以详尽的阐释。
第一目,“酝酿和爆发”。辛亥革命从其兴起到爆发将近二十年,从全国看它是古代与近代、主观与客观、根本与直接、政治与经济、偶然与必然多种因素,汇合而成的结果。作为教师要通过本身的条分缕析,层层剥笋,切实提高学生认知重大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之能力。而从各省来看,湖北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各省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武昌拉开革命的序幕,也体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探究中应悉心体会。
第二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政体设置、首都选择、历史纪元、国旗与国名的认定,都彰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开辟中国灿烂未来的希冀和愿望,尽管它运作了两个多月就宣告夭折,但从其人员的构成、体制的构建、法律的颁布,都表明这是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政府,它体现了以一国之民而治一国之事,则事无不治;以一国之民而享一国之权,则权无越限的政治构想。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五权、三民、三步走的民主发展战略,希望彻底实现主权在民、民为邦本的目标,然而仅仅两个月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