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30 15:45:22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诸子百家

    家

老子、庄子

儒家

孔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历史影响

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

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

“仁”,即爱人,待人宽容。

政治思想

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

教育思想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代表作:“六经”

孟子

(战国中期)

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战国后期)

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   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    ”,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著有《           》一书。

(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付诸实行。

(1)起用很多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得以大兴。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___》《_______》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_______”。自此,教育为______所垄断。

(3)兴办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