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旺,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的特点;隋唐的服饰、饮食等生活习俗。
2.能力:①通过对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②引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③启发学生运用唐代诗歌佐证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文史综合能力。④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工艺品、服饰、家具,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繁荣与社会生活丰富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原因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提供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技术、民众劳动等方面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表格整合经济发展史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运动表格整合历史知识的方法。
3.由于隋唐历史与今天的生活时空相距遥远,并且经济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历史时颇感枯燥的难点,故为了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唐诗名篇佐证教学内容,使讲授更为生动、活泼,也更充分体现教学改革中各学科间的融合、互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隋唐经济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的繁荣才能使社会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国情与国策,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念与决心。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隋唐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盛唐气韵”的风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超过了前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成为唐朝前期繁荣的物质基础。这是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的大城市。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隋唐农业、手工业的特点;商业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2.难点:农业、手工业的特点。商业繁荣与城市兴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备
电脑,CAI课件(包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都长安平面图》、电视剧《大明宫词》《大唐情史》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剪辑、唐三彩、秘色瓷、绫、锦等文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方法
自学感悟,互动探究;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
课堂教学设计
【有机引入】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鼎盛的隋唐时期。这种鼎盛,不仅表现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还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
【自主学习】
1.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隋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理解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此前何时对江南进行过开发?
隋唐时期对江南开发的情况怎样?
4.如何理解隋唐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5.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6.隋唐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梳理】
一、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2.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3.民族交往频繁。
4.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二、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的发达
1.产地分布广。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3.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
4.技术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四、商业的繁荣
1.商人遍及全国,商船往来便利。
2.币制改革,通用“通宝”。
3.市场较前代发达,管理日趋规范。
4.商人多,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五、城市的兴旺
1.政治和文化中心及商业大都会:长安和洛阳。
2.南方商业中心:扬州、成都。
六、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探索攻关】
1.怎样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思路提示:圩田更普遍,开垦山地,江淮大面积种植水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教材所列两句诗(刘禹锡《竹枝词》:“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火田”),反映出隋唐开发江南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今天我们能以这样的代价来发展经济吗?
思路提示: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唐代诗人所叙述的,像这样的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围湖造田都是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可见那时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都是十分淡薄的。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深知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之间必须要力求平衡,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是什么意思?
思路提示:注意商品、商品经济、市场、市场经济等词语的使用
4.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思路提示:第一,城市当中有宏伟的宫城和皇城。第二,街道整齐,树木成行,朱雀大街把南城分成东西两半。第三,长安城内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是分开的。
【本课小结】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表现在:商人遍及全国,商船往来便利;币制改革,通用“通宝”;市场较前代发达,管理日趋规范;商人多,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随着商业发展,城市也繁荣兴旺起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其中长安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城市有市,有坊,店铺林立,十分繁华。
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渗人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所有这些都表明,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
【智能训练】
1.课堂训练:本课后的练习题。
2.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唐朝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曲辕犁、筒车与唐朝农业的发展;从茶税看唐朝农产品商品化;唐三彩;开元通宝与唐朝商业;从唐朝长安看唐朝社会经济;扬一益二;唐朝社会生活剪影。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精心阅读和理解教材、教参的易体知识与具体分析,构筑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是本课的基点。但教学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将本节知识点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延伸,使之成为一张纹理清晰大网中的闪亮的一角,既有背景、内容,又有特点、影响,为综合分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