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5 19:34:27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邓小平理论

一、酝酿、准备阶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问题设置1]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想一想: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导火线:

2、实质:

3、影响:

二、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

3、内容:

 

破旧

立新

思想路线

批判“两个凡是”

 

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二、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

1、背景:(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2、主要内容: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问题设置2]………………………………【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