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5 19:34:27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课标: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流程:

导课: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走什么路?

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

一条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结果都失败了。

中国之路在哪里?困绕着每一个中国人。

伴随着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马克思主义也最终实现了中国化。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成长历程

投影: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首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大。”

诗的意思:一条小鱼在井里是长不的,只有到大江、大河中,才能长大。同样一个人,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才能使自己成长。

这是少年时代毛泽东一首很普通的诗,表明了毛泽东希望投身社会这个大舞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磨练自己。

后来毛泽东正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完成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经过和父亲的斗争,毛泽东获得了去长沙继续求学的机会(他的父亲只是希望他能认识几个字,帮家里记记帐而已)。在他求学期间,经常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社会最下层和妇女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曾经用6个星期时间到湖南乡下调查,他总结到:“我们走遍5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这种经历,既锻炼了毛泽东的意志和体魄,也使毛泽东深深地了解自己的人民和国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忧国忧民,以救国救民为己任。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毛泽东正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听到这一消息后,挥笔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毛泽东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民主主义、民粹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都对他产生过影响(孙中山、康有为等人),同时,他也十分崇拜英雄(水浒传中英雄、美国总统华盛顿等)。后来毛泽东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1919年)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的话来说,我还在寻找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当时,我赞同无政府主义的很多主张。”

1918年和1920年,毛泽东两次到北京,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且与李大钊、陈独秀结识,受这二人的影响,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可以说,毛泽东的选择,代表了那一时代很多先进知识分子的愿望,他们渴望改造中国,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改造中国的武器。

问题1:先进的中国人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一、辛亥革命及其革命后的中国现实状况。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些人也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任何一场革命的不同,这一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中国的未来、前途。

第三,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价值对先进中国人的吸引。………………………………【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