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二历史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5 19:25:26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

4、  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  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二、汉代儒学

1、  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  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  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4、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6、  太学的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积极方面:(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方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消极影响。

8、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

(2)特点:

 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积极: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消极:A、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B、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9、总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

①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

②汉武帝时期,太学的设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③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