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1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学案.doc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 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 西方 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 思想 。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 西方科学技术 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近代化 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 洋务运动 的开展,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代表人物: 王韬 、 郑观应 。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没有形成 完整理论 ;没有付诸 实践 。
三、维新变法思想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民族危机 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主张:
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 君主立宪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维新变法思想
②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议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 大盗窃国 ”,翻译《 天演论 》提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 戊戌变法 ,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排“错”法。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
第二,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选择题。
第三,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内容无关。
用排除法解选择题
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主张 |
主要作用 |
特点 |
地主阶级 |
林则徐、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 |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 |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所属阶级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主张 |
主要作用 |
特点 |
资产阶级 |
郑观应、王韬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进行商战 |
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
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但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