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10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9 10:09:50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1.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 宝成 、 兰新 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 一 位、世界第 四 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2.公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路运输获较快发展。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在 黄河 、 长江 等江河上架设了公路大桥, 青藏 高原等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 铁路 、公路和 民航事业 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

   4.航空运输: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

    (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 台湾 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无线电报:20世纪初, 上海 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 南京 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2.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 一 位。近年来,人们通过 互联网 发送电子邮件。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 信息 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 思想观念 和 生活方式 。

三、报刊业走向繁荣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 》和《 万国公报 》等。

    2.维新派发表文章,宣传 维新 思想;革命派创办报刊,同 维新派 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 民主科学 思想。

三、报刊业走向繁荣

    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 日报》、《 解放 日报》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4.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 》、《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 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

四、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1905年,《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 生活和 革命战争 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中国电视:1958年 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 后,电视逐渐普及。

五、互联网的兴起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被称为“ 第四媒介 ”。到2006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答对所问才能得分。一要看清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如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两种政治模式的共性”,不能答成两种政治模式各自的内容或特点;二要弄清楚根据什么回答问题;三要准确地把握材料有效信息。

    答题语言简练,才能保证有时间做完全部试题。一要据分答题,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二是尽量用概括性语句;三是用数字序号,提醒自己要为后面的答案留时间、留空间。

怎样做到答对所问、语言简练

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①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

    ②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

    ③中国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

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③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3)影响:

    ①交通的变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它能够活跃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②交通近代化有利于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3)影响:

    ③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④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近代化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