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成熟:商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金文(青铜器)
西周:籀文
秦统一文字:书同文字的推行,一小篆为基础,后期推广隶书
影响:文字的改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书艺的历程
2)知识群体的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发展历程:
1)魏晋: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严真卿注重规范法度
3)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化的创造.
代表人物及其人物
朝代 |
书法家 |
作品或者书体 |
特点 |
秦朝 |
李斯 |
《泰山石刻》,小篆 |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
东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行书 |
“飘若浮云,矫若金龙”,飘逸潇洒 |
唐代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楷书 |
端庄浑厚,笔势开张,庸容大度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楷书 |
注重法度规范 |
|
怀素、张旭 |
草书 |
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
|
宋代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行书 |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为 |
明代 |
祝枝山 |
行书 |
潇洒风流,如斜风疾雨 |
文徵明 |
行书或小楷 |
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
3.秦朝书同文:
背景:1)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使用也更加广泛和频繁
2)春秋战国时期,汉字交流的功能受到严重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3)秦统一六国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统一.
影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笔墨丹青
1.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质朴,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2.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人物)
①魏晋南北朝: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显现,主张以形写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
②隋唐时期:唐朝画家们创制法度,题材多样,淋漓尽致。唐代政治统一:“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③宋朝时期:北宋文人山水画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着重描写北方壮丽的河山。
南宋开始描绘江南风光,追求不对称,墨色恬淡。 (马致远、夏圭) “残山剩水”
④元朝时期:通过其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
⑤明清时期: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出现了一些画法奇特的画家(朱耷)
3、风俗画:(明清时期)
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达2>市民阶层的出现3>城市大发达
特点:以描写市井生活 民间风情为主
代表作: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写汴京繁荣的市井生活。
明清:木刻版画 年画 布贴画 剪纸画
特点:绘画走入民间,生活化,实用化
代表人物:杨柳 <<五子夺莲>>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