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导学案.doc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
①________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讲学。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________。
(2)儒家:________、孟子和________。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________。
3.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___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细节点拨 在分析某一历史问题原因时,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比如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也可以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着手。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
(1)政治思想:“________”为核心;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
“_______________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___”。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__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了
“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张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____________的观点。
(3)主张“_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点拨 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时,可从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和历史观等角度对比,从中可找到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①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__”。③提出“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主张君主要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
(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细节点拨 分析人物的思想时,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阶级属性。
【问题思考】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观点。
探究一 诸子百家
材料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要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问题 甲、乙、丙、丁各代表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探究二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材料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步,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思想自由之明效”的原因。
探究三 儒家的代表人物
1.问题 如何理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2.问题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维流程
变式训练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题技巧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技巧之一是排除法。利用这种解题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对的几率很高。排除法又分为两种,即排除明显正确的选项和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做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其中某一种进行排除。
一、选择题
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2.下图是国庆期间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锦绣彩车”方阵中山东的“岱青海蓝”彩车。彩车上有孔子、书卷等各种元素,充分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
A.“仁者,爱人” B.实行仁政
C.有教无类 D.学而不厌
3.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教学相长
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恨,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除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6.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7.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礼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