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4 08:32:4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二)讲授新课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