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州中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时 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江苏08考试说明】
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基本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③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④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⑤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封其后代为士;⑥士以下不再分封。
3、作用: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展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宗法制
1、基本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①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3、与分封制的关系: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③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皇帝制度:
1、确立“皇帝”名号: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为以后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沿用
2、基本内涵: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①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规定: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所用的玉印称“玺”,以增强皇帝的神圣感;②皇权至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③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后世为二世、三世以致千万世。
(二)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个最高官职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兵权。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