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单元学习指导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城市任何职能(包括商品)在空间上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服务范围有上限和下限。所谓下限,即是维持此种职能所需要的最低销售额或最少消费人口(维持最起码的购买力),也称为城市职能的需求门槛(门槛人口或门槛值)。低于此值或少于这个消费人口数量,提供这种职能就不能获利,甚至亏本,因而停止提供。如有研究表明,在美国华盛顿州,加油站所需要的最少消费人口是196人,银行则是610人,珠宝店是827人。不同的城市职能最小服务范围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镇或居民点,不能满足某种职能的门槛人口,这个城镇就不会出现这种职能。如小城镇可能没有珠宝店。
城市职能服务范围的上限相当于消费者愿意到城市里购买某种商品(享受某种服务)的最远距离。超出这个距离,消费者或选择到其他地方,或干脆放弃购买欲望。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在人口均匀分布的条件下,不同城市职能的最低消费人口(门槛人口或需求门槛)和最大销售范围是不同的。那些价格低、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或职能,具有较低的门槛人口,服务范围也小。而那些价格较高、人们不经常购买的商品或职能需要的最低消费人口相对较多,服务范围也就较大。根据最低消费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大小,可以划分出城市职能(包括商品)的等级。最低消费人口低、服务范围小的职能为低级职能(或商品),最低消费人口高、服务范围大的职能为高级职能。
另外,城市又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2000年我国667个城市,城市面积只占全国的9.1%,却集中了全国人口的30.8%。运输总量和零售业的50%以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1988年)和几乎100%的高等教育设施,城市不仅是人口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国家社会生活的中心,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集点。多数决定国家发展的决策是在城市中作出的,多数社会变化开始于大城市,然后才扩散到较小的城镇和乡村。
总之,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影响面极为广阔。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等级
城市规模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可分等级如下:
特大---100万
大------50-100万
中------20-5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地域结构分化越明显
城市等级结构的特点有:
●城市等级越高,能够提供的职能越多;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城市职能越少。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等级的职能。高等级的城市不仅有低等级城市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低等级城市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例如,一般乡镇居民点有镇政府机关、供销社、卫生所、小学等,是乡镇辖区和周围乡的地方中心。县城除了乡镇的一般职能外,还有提供更高一级服务的县政府机关、百货公司、县医院、高级中学等。而在城市,除了具有乡镇、县城的一般职能外,是更高一级政府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有专业商店、专业医院,还有大专院校。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远,服务范围也越大。反之,越是低级的城市,数量越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范围也越小。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等级的服务范围。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被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覆盖。较高等级的城市由于具有低等级城市的职能,也可以作为低等级城市和周围其它低等级城市一起参与划分相互间的低等级职能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是包含的关系。
城市功能多是综合性的,与规模等级相匹配,服务于所在区域。但也有城市个别功能突出,在这个功能上服务的范围更大,如桂林的旅游功能。
3.扩展:中心地理论

李军家会选择哪一个商业中心呢?这会受到交通、生活习惯等多种条件影响。那么让我们看一种理想状况吧。

在一个理想均匀分布的平原上,商业中心会去尽量争取客源,不让任何空白点的存在,最后就会出现这种六边形的服务网格。每一个六边形的中心就是一个商业中心。

这幅图中显示了商业中心的级别。红颜色的是最低一级的商业中心,相当于社区小便利店如好邻居、万方便利店等;绿色的就高了一级,例如一个中型百货商场;当然还应该有更高的,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昆明百货大楼等。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城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变化就体现了中心地的思想。从图2.9中可以看到,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旧城内的六边形有7个,其中中间的一个是政治中心,其余6个商业中心分别为西四、西单、前门、王府井、东四和鼓楼。在这6个商业中心外还有一些轮换集市。
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一部分商业中心。新建的商业中心在城区按六边形进行填平补齐,出现了新街口、北新桥、菜市口、广安门、红桥等商业中心,并且逐步兴盛起来。这说明满足了中心地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
城市职能服务范围的上限相当于消费者愿意到城市里购买某种商品(享受某种服务)的最远距离。超出这个距离,消费者或选择到其他地方,或干脆放弃购买欲望。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在人口均匀分布的条件下,不同城市职能的最低消费人口(门槛人口或需求门槛)和最大销售范围是不同的。那些价格低、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或职能,具有较低的门槛人口,服务范围也小。而那些价格较高、人们不经常购买的商品或职能需要的最低消费人口相对较多,服务范围也就较大。根据最低消费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大小,可以划分出城市职能(包括商品)的等级。最低消费人口低、服务范围小的职能为低级职能(或商品),最低消费人口高、服务范围大的职能为高级职能。
另外,城市又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心。2000年我国667个城市,城市面积只占全国的9.1%,却集中了全国人口的30.8%。运输总量和零售业的50%以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1988年)和几乎100%的高等教育设施,城市不仅是人口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国家社会生活的中心,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集点。多数决定国家发展的决策是在城市中作出的,多数社会变化开始于大城市,然后才扩散到较小的城镇和乡村。
总之,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影响面极为广阔。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等级
城市规模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可分等级如下:
特大---100万
大------50-100万
中------20-5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地域结构分化越明显
城市等级结构的特点有:
●城市等级越高,能够提供的职能越多;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城市职能越少。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等级的职能。高等级的城市不仅有低等级城市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低等级城市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例如,一般乡镇居民点有镇政府机关、供销社、卫生所、小学等,是乡镇辖区和周围乡的地方中心。县城除了乡镇的一般职能外,还有提供更高一级服务的县政府机关、百货公司、县医院、高级中学等。而在城市,除了具有乡镇、县城的一般职能外,是更高一级政府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有专业商店、专业医院,还有大专院校。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远,服务范围也越大。反之,越是低级的城市,数量越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范围也越小。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等级的服务范围。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被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所覆盖。较高等级的城市由于具有低等级城市的职能,也可以作为低等级城市和周围其它低等级城市一起参与划分相互间的低等级职能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是包含的关系。
城市功能多是综合性的,与规模等级相匹配,服务于所在区域。但也有城市个别功能突出,在这个功能上服务的范围更大,如桂林的旅游功能。
3.扩展:中心地理论

李军家会选择哪一个商业中心呢?这会受到交通、生活习惯等多种条件影响。那么让我们看一种理想状况吧。

在一个理想均匀分布的平原上,商业中心会去尽量争取客源,不让任何空白点的存在,最后就会出现这种六边形的服务网格。每一个六边形的中心就是一个商业中心。

这幅图中显示了商业中心的级别。红颜色的是最低一级的商业中心,相当于社区小便利店如好邻居、万方便利店等;绿色的就高了一级,例如一个中型百货商场;当然还应该有更高的,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昆明百货大楼等。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城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变化就体现了中心地的思想。从图2.9中可以看到,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旧城内的六边形有7个,其中中间的一个是政治中心,其余6个商业中心分别为西四、西单、前门、王府井、东四和鼓楼。在这6个商业中心外还有一些轮换集市。
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一部分商业中心。新建的商业中心在城区按六边形进行填平补齐,出现了新街口、北新桥、菜市口、广安门、红桥等商业中心,并且逐步兴盛起来。这说明满足了中心地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
城市化
1.城市化及其进程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地区差别: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