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单元学习指导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中国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类型 | 污染源 | 污染物 | 危害 |
大气污染 |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及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排放物 | 煤烟、粉尘、SO2、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 | 城市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
水污染 | 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 | 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
固体垃圾污染 | 城市工业、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 | 固体废弃物 | 危害人体健康和和环境 |
噪声污染 |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 噪声(>50分贝) | 损害人体健康 |
城市地域文化
什么是地域文化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包括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也包括人们主要的观念和信仰。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后者称为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精神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7、地域文化的表现
物质—如建筑,服装;非物质—如制度,习惯,价值观
可单要素,也可以是多要素
8、城市地域文化景观要素分析的思路
建筑
城市布局形态
地名
地方饮食
方言
9、具体的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物质景观)分析举例
(1)最明显的是城市建筑高度:帝国大厦102层381米,国际贸易中心110层411米;
(2)与著名建筑物相联系: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如伦敦的塔桥、巴黎的铁塔和凯旋门、莫斯科
的红场与克里姆林宫、悉尼的歌剧院;
(3)城市的格局:如华盛顿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意识即民主和法制;
(4)城市与环境协调所形成的风格:如杭州西湖、威尼斯的小桥。
(5)城市感知:城市的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不同的。从城市景观来说,给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
是路、界、节点、区和路标。
10、例举---北京文化的表现--景观分析-阅读材料
资料1 建筑
登北京市中心区的景山眺望,金红二色的紫禁城周围一片葱翠;绿树掩映之中,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仍在延续着她800年的生命历程。
从忽必烈建元大都开始,历经沧桑的北京以其壮伟的城市形象,令中外专家叹为观止。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之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美国建筑学家倍根坦言:“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缔造者、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埃则赞叹道,与北京如此理性而有序的城市规划相比,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只算得上“羊肠小道”。
由四合院连接而成的胡同,是从元代以来北京最典型的城市街巷,它见证了近800年来中国民俗的演进历史,蕴育了韵味悠长的市井文化,并因其宜人的居住环境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赞誉。
“四合院是因为北京的气候而产生出来的建筑造型,是最适合北京的。”国际著名规划学者、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主席刘太格对新华社记者说:“它的居住环境实在是太美了,它是我们中国人老祖宗智慧的产品。”
美国规划学家邱吉尔以现代建筑观点评论道:“由四合院、胡同组成的大街坊为交通干道所围合,使得住房成为不受交通干扰的独立天地,方格网框架内具有无穷的变化,金光闪烁的琉璃瓦在单层普通民居灰暗的屋顶上闪烁。”
皇家建筑-明清皇宫

特色民居建筑-四合院

资料2 城市格局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图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皇帝是天子,要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整个城市以中轴线为中心,古人认为全天星宿分为四象、五宫、二十八宿,上天以北极星为帝星,位居中宫紫微垣,故明清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紫禁城,坐北朝南,使皇帝面南而居。两方前后按照“营国”要求,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来修建,即以皇帝临朝时的位置为参照,面向的南方为前,是朝廷,背后的北方为市场,左手边的东方建太庙,右手边的西方建社稷坛,俗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这里的前后左右是以皇帝为准的,而不是随意定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