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收录—水平五——跳竹竿
课的设计和构思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民族传统体育——跳竹杠:“跳竹杠”是京族渔民庆丰收的舞蹈活动。其活动方式如下:将两条长木杠平行排放上放8条竹竿,分成4对,操竹竿者为8个男子,每边4人,双手拿竹竿,对面相向。一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点,操竹竿的人按鼓点节拍,敲一下木杠合一下竹竿,或是敲两下木杠,合一下竹竿。青年女子便在竹竿之间跳跃,不能让竹竿碰着脚,跳的方式为“单跳”和“双跳”两种。所以本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纠正,自我改进,自我锻炼的体育习惯,能自定目标、自我评价、充分激发学生锻炼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完成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渗透德育:培养勇敢、机智的优良品质
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4.树立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连续做出双脚跳的动作,且在竹竿的敲击下,不让竹竿夹住碰着脚。
难点:鼓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四、本课的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常规
从课堂常规导入课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模仿练习
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跟着老师做parapara舞,使学生既活动了身体,又感受了音乐的旋律,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第三部分:原地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原地练习动作:并、并、分,分、分、并,并、并、分……或分、分、并,并、并、分,分、分、并……教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第四部分:过竿练习
通过竹竿的练习,这是本课的重点,脚步动作如何与敲竹竿的声音“合拍”,让学生明确双脚单拍跳的节奏和敲竹竿的节奏正好相反,让学生相互讨论,改进动作,培养团队探索、合作精神。
第五部分:创新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尝试行进间过竿和原地“翻转”过竿练习。
第六部分:素质练习
素质练习通过一边两人扛竹竿,做引体向上和斜身引体向上,发展上肢力量。
第七部分:放松练习
随着老师在音乐中完成放松操,自我放松,忘却疲劳。
第八部分:小结、作业
小结,布置作业,回收器材。
四、运动负荷
1、 练习密度:35%~45%
2、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教学反馈:
1、 学生投入率:90%以上
学生完成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