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收录—轮滑课教案
高二年级 任课教师:屠国志 指导教师:邓海军
轮 滑 课 点 评
本节课很有特点和新意,赋予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用创新精神大胆进行了教学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着眼于指导性的“教”和学生主动性的“学”两大基本点,构建了“主体参与、探索合作、分层指导、激励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思路。体现在师生观上,提倡师生互动,民主和谐;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课堂上教师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
对个性化、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良好的先天遗传素质是基础和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在本节轮滑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改变了过去那种把现成答案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给学生提问“为什么”的机会和自己去想“怎么办”。
3.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促进了课内外的结合。
教师通过把课前练习、课上比赛与课后练习、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注意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形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首要问题是加强学生对体育认识和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长久锻炼的品质。本节课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仅“教学生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受益无穷,自如地享受终身体育。在这节轮滑课教学中,教师对身体素质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要求。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各自有其不同的奋斗目标。
5.将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轮滑课教学。
为了保证轮滑课教学效果,在轮滑实践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轮滑理论课和陆地模仿练习的教学。教师通过自行研制的cai课件的讲授和电视教学片的观看,首先给学生一个理论和直观的感受,在理性上对轮滑运动有一个认识,结合轮滑基本技术的陆地练习,为轮滑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
6.教案版式较清晰、规范、合理、实用,信息充分,图文搭配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