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孙权劝学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17 10:03:5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3.准确朗读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来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领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1.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然后学生朗读课文。

四、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

1.师生互动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2.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五、揣摩品味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

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哪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六、表演课文:

1.按原文内容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

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使用现代汉语进行表演;

3.将表演的背景设置为现代社会,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议题应该展示《孙权劝学》一文的现代意义。

提出表演的要求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

七、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虽然英雄已去,但他们的豪情与才智却将被人们永世传诵。

八、布置作业: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触,试结合你对吕蒙的认识写一篇短文,题材、字数不限。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