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教案(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教材分析: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教学构思: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体味和推敲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导入——阅读——拓展,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课前准备:
1、预习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éi)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②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2、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作者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特产、地理风貌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语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什么时候是端午节?(
(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