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酒(琦君)教案(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3 20:44:20

 春酒     琦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顾名思义”、“如法炮制”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朗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感受风俗人情之美,领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学习片断叙事的方法,尝试应用于写作构思;

4、体会细节描写,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写某一具体的人和场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细节描写和片断叙事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写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即学即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大家知道,思乡,是历代文人笔下永恒的话题,远在岑参时代,思乡的时候,只能是凭君传语报平安;杜少陵则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漫卷诗书喜欲狂”。在余光中心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弯浅浅的海峡。而在琦君的笔下,乡愁是小时候母亲亲手酿制的那一指甲缝八宝酒。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为我们带来的又一曲思乡曲----《春酒》

二、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             读准字音(课件)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枸杞(gǒu qǐ

2、             词语解释(课件)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三、   了解作者:(课件)

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949年到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她曾深情地说: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2006年6月7日,90岁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只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她的散文,多写童年之趣,母女之情,友伴之谊,思乡之情。

四、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没有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写了几个生活片段,真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有关散文写作章法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听朗读,思考问题

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是怎样安排写作思路的?(课件)

2、明确问题:先写过春节,再写喝春酒,然后写喝会酒,最后写酿春酒。(课件)

3、体会行文思路(课件)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春酒展开。写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是为下文写春酒作铺垫;而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春酒以外的节目;安排到写“春酒”之后;如法炮制八宝酒是作者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

从这篇散文的思路中,你体会到了片段叙事中结构安排的方法了吗?请同学们试着用刚才获得的体会完成下面训练。(课件)

6学以致用:叙事散文文章构思训练

春节里每家每户都是十分喜庆的,假若要你也写一篇快乐春节的文章,你准备写哪些人和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课件)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五、        品读课文,学习细节描写:

师:这篇散文在片段叙事中,没有集中地写一个人怎么样,而是写“我”、母亲等几个人的只言片语,细微的神态动作,,也就是大量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这也是本文写作中的一大亮点。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