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 注重习惯——初中八年级(上)语文试卷分析
一、 基本情况
年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依然采用了四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加试卷。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试卷卷面分值为150分,第一卷共24小题,加试卷两个大题,包括(语言的实际运用和阅读题)。其中第一卷中积累和运用(包括写字、默写、运用)共27分、课内文言文12分、现代文两篇共29分、作文40分。经抽样,试卷得分率(%)如下:
题型 |
积累和运用 |
阅读理解 |
作文 |
加试卷 |
||
文言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
24 |
语言的实际运用 |
阅读题 |
||
题号 |
1—12 |
13—17 |
18—23 |
1——3 |
4——16 |
|
得分率 |
70﹪ |
72﹪ |
50﹪ |
75% |
70% |
78% |
二、 典型错误分析
经我们的分析及综合,学生的答题主要失分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积累不够,知识面窄。如第2题成语的使用和第3关于语病的考查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成语,和语病中的主谓宾的搭配。还有第4题的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古诗文的默写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阅读题中要求学生谈文章的第一段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较勉强。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平时阅读面不广,语感不强。
2、审题不清或不细,阅读理解能力不够。这一点在加试卷中的语言的实际运用和阅读理解中体现尤为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回答不能有效地抓想象力分析思考,答案不全面;阅读(一)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失分主要是对题意把握不到位,分析不深入,答案要点不全面。如第9题,关于修辞的认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判断,16题能理解的答案也大多只答到一方面,失分较普遍且多。
3、缺乏良好地答题意识及习惯。如上所述的审题不清、答题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文言文阅读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就有很多同学回答给加点词注音;要求联系学习实际,结果很多学生回答出的都是原文中的句子。这些都说明了学生没有具备认真审题、按要求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也缺少答题常识和技巧。(参考分值思考答案要点的方法)。
4、表达及概括能力较差。表达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近几年的试卷命题的趋势来看,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次考试的命题除古诗文默写外,几乎每题都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表达能力差已经成为学生普遍的弱点。言不达意甚至是不知所云的学生不在少数。如加试卷的第10题就存在着泛泛而谈的现象。
5、作文失分主要原因是不能紧扣话题发挥、文章或不点话题、或把话题直接当题目写作、或内容空洞、或文体不明确、或卷面整洁度差(书写差更突出)等。其它的诸如错别字病句多、表达不严密不精炼的现象都有。
三、对试题的评价
1、本张试卷试题立足基础,对汉字、成语知识的考查,无不体现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记、运用等基本能力。语言的实际运用试题体现了研究、创新学习的方向,并注重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2、三篇现代文和两篇课内文言文,检考查了学生依据文体特点整体感知内容、组织概括语言、掌握写法、深入理解句意等求知能力,特别是第三篇现代文更是文质兼美,富有欣赏、教育和启迪价值。文言文的几个题目也比较浅显,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能较好地体现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3、选题作文设计较好,不仅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或设想:
1、要进一步立足基础。初二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乃至高中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初二的学生从初一到初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重大变革,同时初二阶段又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基本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段,我们语文老师应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切切实实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计划,认真落实,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甚至包括书写训练),重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阅读广度深度,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从考试角度讲,初二和初一一样要重视学生的及格率的提高。
2、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培养学生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动笔习惯,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会倾诉;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审题、全面准确地把握题意,并按要求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