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30 18:40:04

问题:请研读课文第一部分,领略作者笔下孩童自然率真的天性,并与作者笔下的成人世界作比较,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

明确:对比中揣摩作者情感

对孩子:“尤其可佩服”、“对你们更要愧死”、“不安心得很”

对成人:“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在你们(孩子)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你(孩子)一定轻视我”

总结:作者关怀孩子们的心灵健康,赞扬孩子的率真自然,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表现出极大的哀痛。作者讴歌人的童年,表现出对真善美的向往。

布置课后学习:

1、你有自己的童趣小故事吗?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童趣的?把它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则,学一学丰子恺,用简单的漫画描画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展示“我的童趣”

    (1)请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童趣故事和自己绘制的漫画,挑选3则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引入下一内容的学习:无拘无束的童年纯真而快乐,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面对童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二、联系生活,体会失去童真之悲哀(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学生思考:

(1)这一部分里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生活与孩子生活的?

(2)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

(3)有人说《子恺画集》这名太普通,如请你给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

例:《黄金时代》、《金色童年》、《纯真时代》、《蜘蛛网落花》、《舐犊情深》……突出童真的可贵或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组织学生思考后交流,明确:

    孩子生活:出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和纯洁。

    成人世界:俗务缠身、身不由己、无奈随俗。

    作者真正的悲哀:看见心爱的孩子还不能体会幸福,而幸福时光就要结束,他们很快就会长大,退缩、顺从、妥协、屈服到像绵羊的地步,这种悲哀是难以克制的。

三、学会在质疑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贵有疑,本文中有许多句子内涵丰富,所表达的情感复杂,针对下列句子,请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之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提示:学生品味、质疑、探讨、解疑,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四、诵读课文、体会丰子恺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品味丰子恺语言风格:

真情直白、亲切自然、毫不矫饰。

课后学习:1、站在童年向成人的转折点上,你一定会有对童年的回望,也有对成人的憧憬,请仔细思考一下,你希望能留住童年中的哪些东西,又渴望成人后的哪些东西?你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同时拥有吗?为什么?

《台 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台阶,我们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我们就进入了高楼大厦,迈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房前  也有台阶,其中蕴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台阶上走一走!

二、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合作解决为主)

2、再读课文,思考: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

(说明: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1、三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