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时投影出示)
2、师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
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说明:突破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细节的品味来突破文章的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亲的形象。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 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请思考: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以上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说明:探究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有什么好处。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不仅如此,这还会让学生知道文章可以这样去写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品味阅读——赏析台阶,关爱父亲
小说向我们深刻描绘了一位农村父亲的形象,它的语言生动、自然、感人,请你阅读文章,就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谈谈你的感受。
如(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同时又融情于景:“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
(2)21段:这里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发父亲与众不同的高兴样子,表现了他谦逊的心理。
(3)30段;外貌描写,表现父亲人老了,不能劳动了的那种沮丧,让人心酸。
(4)24段,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要建成时父亲的兴奋心情。
二、比较阅读——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1、请同学比较《背影》和《台阶》在写作方面(选材和立意)的异同。
思考:(1)“背影”和“台阶”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2)、两篇文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
2、小结:
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说明:此项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重点,进而在比较中巩固本单元的两篇文章的写法。教师通过比较内容、手法、语言等让学生将一些类似的文章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
三、拓展延伸——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并与文中的父亲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内部先交流,练习口头表达)
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
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呼兰河传》(节选)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描写花园景物,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我”眼中的祖父的形象
3、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2、通过读小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挖掘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需搜集有关《呼兰河传》、萧红等相关资料,对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意图、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