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16 16:58:18

(一)分角色朗读鲍西娅上场前的一段戏的台词。

1.讨论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

明确:公爵:想支持主义,但夏洛克的要求合法,他也爱莫能助,因此公爵的语气应是和气的劝说以及劝说失败而无奈的语气。

安东尼奥:为助好又,破例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块,非常重友情,毫不畏惧,坚定的语气。

夏洛克:先对公爵的所作所为反唇相讥,再从法律角度论证自己要求的合理性。语言咄咄逼人,非常偏执,残忍凶恶。语气是充满狡猾,盛气凌人。语调是高昂中有着抑扬顿挫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文中的相关段落,在朗读中品味人物语言的特点,并充分体会人物性格。(读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评价)

明确:(1)语言的诙谐生动、高度个性化。  如巴萨尼奥与夏洛克的对白诙谐幽默。

    (2) 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 如安东尼奥运用一系列比喻(大海的怒涛、豺狼、松柏)强调夏洛克的残忍无法改变。

    (3)夏洛克狡猾、粗俗、咄咄逼人而又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如教材探究·练习三四中的一二句台词。

(二)默读鲍西娅上场后的后半场戏

1.运用批注法,挑选出最感兴趣的两处人物台词,加以鉴赏、点评。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紧扣词语点评。

    3.教师总结: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

    (三)归纳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准确把握该场戏的主题,

夏洛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贪婪、固执、残酷,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憎恨,又多少带有一些同情。

鲍西娅:人文主义女性的典型形象,果敢、沉着、博学、聪慧。

安东尼奥:慷慨仁义,忠于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戏剧主题:这场戏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义、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四)跳读课文,说出情节安排上的一些特点。

在品位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剧中人物的形象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得以丰满,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思考本文在情节的安排上运用了哪些戏剧技巧。读完后小组讨论,而后全班交流。

明确:

(1)夸张:如夏洛克提出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鲍西娅对“割一磅肉”的法律解释;鲍西娅与尼莉莎女扮男装和他们丈夫同时出庭丈夫却不明真相。

(2)对比:公爵等人的“宽厚仁慈”与夏洛克“固执凶残”;

          夏洛克开始的“嚣张气焰”与最后“哀怜绝望”;

          夏洛克对鲍西娅的赞美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赞美。

(3)悬念:夏洛克拒绝一切条件,坚持履行“割一磅肉”的契约。

(4)突转:如鲍西娅抓住契约中的破绽制服夏洛克,使冲突朝有利于安东尼奥的方向发展。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角度要小,内容实在。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二、江村小景

教学目标:

1.能概括故事情节,并能说出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剧情展开的技巧;剧本深刻的主题。

课前学习:

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田汉及其主要作品。

2.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课文:

同学们,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龙潭江边,有一普通的农妇,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兄弟俩意外地见面,却上演了一幕枪声中双双毙命的惨剧。这一惨剧是如何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著名的话剧作家田汉先生的一部独幕剧——《江村小景》,了解一下事实的真相吧!。

一、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田汉以及他的作品、《江村小景》的历史背景。(学生介绍,老师引导并补充)

明确:田汉(1898-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的作者,代表作有《获虎之夜》《乱钟》《文成公主》等。

《江村小景》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革命局势的混乱。据说《江村小景》是作者根据激烈的内战中一件真实的事情写成的。

二、读懂戏中事

1.学生自读课文,并能用简洁语言介绍戏剧情节。

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大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

2.  跳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表面上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军阀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俩只不过是充当了战争的牺牲品而已。

三、读懂戏中人

(一)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这一家人各自的追求是什么?剧本表现他们的追求有什么作用?(见教材探究·练习一     读后思考、讨论、交流、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