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二)一家四口最基本的生活追求都破灭了,兄弟俩还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么一家四口的悲剧在那样的社会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请结合剧本台词说说理由。
四、探究戏剧技巧
1.“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戏”,本剧最大的技巧也许就是巧合了,请结合剧情的发展简析本剧中所采用的巧合手法。
2.有人认为,这部独幕剧的情节有许多地方不太合理。一是巧合太多,世上哪儿有这么多凑巧的事情;二是长子回到自己家里对回来的妹妹进行调戏不太可能,即使是不知道自己的妹妹,调戏到自己家里来的女孩子也不太合情理。请结合剧本内容和当时的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请尝试着运用巧合法,编一出短剧,或写一则小小的故事。
三、《陈毅市长》选场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2.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剧的戏剧冲突。
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根据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能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课前学习:
1.认真阅读全剧了解剧情,初步领略人物形像。,
2.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陈毅市长》,使其对剧情,人物形像有更直观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沙叶新。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阅读法,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剧情,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一、导入新课
昨天已布置大家预习《<陈毅市长>选场》一文,你能说一说本文在内容、形式、写法上留给你的初步印象吗?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沙叶新、《陈毅市长》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2.要求学生能在预习《陈毅市长》全剧基础上,简要说一说全剧的剧情。
三、初读感知
刚才在交流预习的感受时,就有同学说,这是戏剧、这是话剧,那到底什么是戏剧、什么是话剧呢?它和其他的文学样式小说、诗歌、散文等,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下面,就让我们踏上发现直旅,走近陈毅市长,在比较阅读中触摸戏剧文学。撩开戏剧文学的神秘面纱吧!
快速默读《我的叔叔于勒》《<陈毅市长>选场》,要求:
1.生——入神读。
2.思
1)两篇文章各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
2)找出两篇文章中各自表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明确:《我的叔叔于勒》时空跨度大,《<陈毅市长>选场》时间主要是在深夜,地点在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先生的书房里。教师乘机精要点拨:受舞台表演的限制,戏剧文学的时空必须高度集中,而不能像小说一样上下几千年,驰骋海内外。)
3)比较两篇文章外在形式上的不同。
(学生能发现形式上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戏剧文学主要是由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两部分组成。教者可引导学生抓住剧本中典型的舞台提示分析起作用,如剧本前的大段舞台提示,剧本中表明人物的上下场、人物神态、人物动作的舞台提示等。)
四、精读品析
(学生跳课文,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理出情节,读懂戏中事。)
过渡:一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戏剧文学的时空必须高度集中,剧本有着自己特有的舞台提示,接下来,让我们二读文章,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
快速地跳读两篇文章,并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两篇文章各自的矛盾冲突。
2.两篇文章的矛盾冲突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请理出各自的过程。
明确: 我的叔叔于勒 《陈毅市长》选场
夜访被拒(发生) 盼于勒(开端)
限制谈话(发展) 赞于勒(发展)
延时长谈(高潮) 见于勒(高潮)
秉烛夜谈(结局) 躲于勒(结局)
3.试比较两篇文章情节发展的异同。
(两篇文章都有着鲜明的矛盾冲突,都有着完整的矛盾冲突的过程,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更为尖锐,更为集中。)
五、布置作业
随着剧情的发展,这场戏成功地塑造了陈毅和齐仰之这两个艺术形象,人物台词尤为精彩,课后请自由组合,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分角色朗读,尝试着分析一下人物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懂戏中人,分角色朗读,品位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话剧是靠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下面我们重点研读几段人物台词,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品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齐先生接电话的一段台词,尽量读出人物的语音语调,说一说齐先生给你的初步印象。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破门”“破例”这两场戏,重点品位陈毅市长进入齐先生书房的台词及书后练习二中所出现的台词,从台词的研读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朗读要求:
(1)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2)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
(3)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