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荷塘月色》教案(粤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通过学习,体会《荷塘月色》的神韵。 
 教学重点: 
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课前思考: 
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试给本文分段。 
2、试分析作者是根据什么线索来组织此篇文章的。 
教学过程: 
一、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叫《我是扬州人》,但其实他不是扬州人,只是从5岁起便定居扬州。,他出生在江苏东海县。而他的祖籍,则是诞生过鲁迅的浙江绍兴!他的祖籍是诞生过鲁迅、蔡元培、王羲之、秋瑾等名人的绍兴。” 
“朱自清”这个名字的由来,“
朱自清的确才华横溢。作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他更以其灿烂的才华、绚丽的诗文以及辉煌的学术成就饮誉中外。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文坛关注。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 1925年,朱自清出任清
毛泽东在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
写《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还是一名清
二、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的感情变化: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 
“荷塘月色”这里是一个并列词组,两者都是文章描绘的中心。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的感情,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 
2、文章结构: 
第1节为第一段——点名心境,交代缘由。 
第2、3小节为第二段——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第4至6节为第三段——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