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1 08:30:12

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掌握常用文言实词,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2、通过小组探究讨论,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
2本文详略的剪裁。

课前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作笔记。

2归纳整理文言词句的知识;探究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和同学交流学习。
3、了解文学知识 

“传” 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张衡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精通天文历算,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天文著作有《灵宪》,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在其中明确地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并认识到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有关。文学作品如《二京赋》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巨大;《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四愁诗》、《同声歌》各具特色,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1956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4、了解作者与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5、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A官职专名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B授予官职
⑴、孝廉不行(汉代由地方官即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⑵、连公府不就(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征召,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拜,封官,任命)

⑷、累不应(召见,召聘)
⑸、永和初,为河间相(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⑹、再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一般指提升
⑺、再复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

⑻、所居之官辄积年不(指官职调动)
⑼、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⑽、寻蒙国恩,臣冼马。(任命,授职。
⑾、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免去,解除官职。)⑿、(鲁)台都事。(升官。)

⒀、屈原既,三年不得复见。(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C、其它

⑴、游于三辅(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⑵、上书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⑶、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 秋》五部经书;《六艺》指六种学问和技能)
⑷、时王骄奢(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标注出陌生词语的读音,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以及理解有困难的词句。(A级)
2、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B级)

①衡少属文                                   天下承平日久
③大将军邓骘其才                             ④妙璇机之

⑤皆共
3、指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且解释   B级)

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②举孝廉不行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                             ④覆盖周密无际

⑤寻其方面                                   ⑥ 时国王骄奢         
⑦衡下车                                     ⑧上下肃然

4、说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并翻译(C级)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③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二、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C级)(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三、合作探究
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可从写法或思想上说) D级)

四、文本拓展(二选一)
1.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评出最佳口才奖)。

2郭沫若曾经评价张衡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可随着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发展对人们学业“专”的要求越来越高。请结合我们的现实环境,想一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是否有必要,并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五、补充阅读

张衡墓游思
崔登云

我来到位于今河南南阳卧龙区的张衡故里,站在张衡墓园的神道上,抚摸着那雕刻精美的石兽,不由得浮想联翩。
张衡的青少年时期,应是东汉的兴盛时期。可张衡的个人生活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的祖父张堪做过渔阳太守,因为为官清廉,一生没有什么积蓄。张衡的父亲早死,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载可查。所以张衡自幼便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几乎到了日不为继的状况。他祖父的好友朱晖是当地富豪,见张衡少年就有不凡志向,便多方资助。张衡虽出身破败官僚家庭,却没有沾染一丝一毫纨绔习气。张衡自幼好学,不远处的平子读书台便是他长年读书的地方。
     神道中,雪地里不知被谁踩出了一条路,那是张衡少年远游的路径吗?张衡在洛阳的五六年时间里,不但创作了《定情赋》、《扇赋》、《七辩》等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天文学、数学、史学研究也很有建树,成为名重京师的青年学者。担任主簿之后,张衡潜心辅佐鲍德治理南阳。大将军邓骘知其名,屡次征召,他都不去,而是杜门谢客,认真研究杨雄的《太玄经》。又由于他声名远播,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被任命为郎中,后为太史令,转公车司马令。在他49岁那年任太史令,在他56岁那年迁为侍中。在他61(汉顺帝永和三年)那年,他深感朝政混乱,一怒而上书乞骸骨”,谁想汉顺帝不但未允许他回乡养老,反而征拜他为尚书,这也许是因为他太正直、名声太大的缘故吧!
    张衡的一生虽也曾官居极品,却是仕途坎坷;虽有一腔忠君爱民的热血,也未能挽大汉之必然颓势。
    站在张衡墓前,仰观天之高,俯瞰地之阔,张衡的墓碑却小之又小,而我却看到天地之间立着一位巨人、一位奇人、一位完人。他从文学到科学、从人格到功德,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财富。郭沫若先生在拜谒了张衡墓后赞曰:“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张衡为后世留下的遗产是丰富的、全面的。 他的诗赋,篇篇都是上乘之作,那才华横溢的精品,令人百读不厌。崔瑗在《河间相张平子碑》中夸赞他的辞赋是瑰丽辞说,奇技伟艺,磊落焕炳,当神合契。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限,他的抒情短诗开辟了创作题材的新途径,可以说是朦胧诗的开山鼻祖,他的七言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成熟标志,他的文、铭、赞、书等在我国文学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也是巨大而空前的。他继承发展了春秋时期唯物主义传统,否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他认为天地万物并非赖于神,而是起源于物质世界。他的这些学说比德国的星云学说早了1600多年。他创造的浑天学说和发明的浑天仪,是中国乃至世界宇宙观念发展的一次关键性的突飞。他在地震学上的成就也是极其辉煌的,是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和候风仪。他制成的地动仪、候风仪非常符合科学原理,是人类史上的首创。他在制造指南车中采用的相对运动原理,至今还在指导着人类进行先进的机械制作。还有他发明的记里鼓车、独飞木雕(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这种奇特的机械飞行器,是中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他在数学及地理学上的创造也是空前先进的。他研究计算的圆周率,至今还在使用;他绘制的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代。
    他在历史学上造诣也很深。他对司马迁的《汉书》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很受朝廷重视。他在绘画上名列汉代著名画家之首。
    离开张衡墓一华里了,我还在频频回首眺望。透过一代巨人那不高的墓冢,我看到有一幅伟大的影像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也刻在人们的心目中!

反思: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却注意详略剪裁,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而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而对其他的介绍则较简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学生了解了张衡的科学成就之后“补充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张衡的了解。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