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8-02 09:58:32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络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适时选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图片、资料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扩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的设计思想。本课难点在于其巧妙的构思。突破这个难点主要通过选取有代表性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将难点分解,化难为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人物形象及写作语言。  

(三)突出重点的设计思想。本框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质朴、平易的文风。  

突出这个重点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诵读、分析、理解、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通过“设置问题--共同分析--获得认识强化认识”突出重点,体味作者思想情感。  

(四)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的原则。本课内容所设置的问题,力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展开互动式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同学思考,进行讨论,打开思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训练。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简析  

《我的母亲》是作者老舍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人物散文。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教材,以“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我对母亲的怀念”双线为情感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了母亲可亲可敬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全文就像一首悲伤的乐曲,悲伤的调子缓缓流淌,漫延于读者心头,真切感人、催人泪下。  

(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从“家园”、“岁月”、“人生”、“自然”、“亲友”、“赤子”六个方面选取美文,旨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图景和人们的心灵。本课在本教材中居于重要地位。  

1、就本单元在全册的地位来看:本单元主题“思亲忆友”,分别由涉及母亲、朋友和孩子的三篇文章来褒扬真、善、美,与本册其余五个单元一起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  

2、就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来看: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以“思念亲人”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入手,用感人至深的亲情开启本单元。  

因此,无论从本教材还是本单元来看,本课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立足于本文的文体特点和内容,再结合具体的学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分析母亲生动感人的形象。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平实质朴却感人至深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母爱的博大,感悟亲情,树立正确价值观;理解母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立足文本,把握母亲的形象;通过品味语言来体味母子深情。  

2、教学难点  

由于本篇文章面向的读者为高中学生,为了避免将来课上成单一肤浅的“催泪课”,能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使本课深刻而厚重,进一步挖掘和升华本课主题,将“理解母亲对国家及民族发展的深远意义”定为本课难点。  

五、教学策略和与教学手段  

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达到预期目标。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互相感悟启发,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内化。  

4、诵读法:采用学生个别诵读、教师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下页所示)  

   

   

   

教学环节  

及内容  

教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图片(“地震中的母亲”和“暴走妈妈”),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告诉学生,母爱并非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才会出现。让我们一同听听老舍讲述的与自己母亲的故事。  

欣赏图片,进入情境。  

用直观的图片和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通过前面的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家庭的亲情故事。同学们,让我们找找看,在老舍的家中,又发生过哪些故事?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母亲的形象。  

   

   

   

   

   

   

3、对于一些感人的段落,教师范读。  

   

   

   

   

学生依据文本,找出相关段落或语句,讨论交流,有感情的读一读。  

   

   

   

   

学生概括总结,可同时联系实际,  

感悟母爱的伟大。  

   

   

   

   

   

   

   

   

通过找典型事例来概括母亲的形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老舍母亲形象的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散文“情”这一灵魂。同时,以读品情,也是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学环节  

及内容  

教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深受母亲影响的句子,分析品读。  

   

   

2、教师介绍老舍的杰出成就。  

   

   

3、分小组讨论:自己从母亲身上都受到了哪些影响,或自己知道的深受母亲影响的例子,互相交流、体会。  

立足于文本,品读语言。  

   

学生体会在母亲的影响下,老舍的重要成就。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学生联系自己的感悟,将母亲伟大的人格魅力进一步延伸。   

   

  

  

  

  

   

  

  

  

  

   

1、教师为学生介绍“犹太教育”的成功之例。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肩上的崇高使命,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兴衰荣辱。  

3、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本文与生活中的例子,以及教师补充的实例,进一步理解。  

对文本做适当的拔高,既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肩上的使命,又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  

   

   

   

推荐阅读,加深体会    

   

布置课后作业: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学生课下完成。  

   

扩大学生阅读面,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优良品质          重要影响  

                               


 

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