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拣麦穗》共1课时教案2(粤教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从而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此的想法是:
1、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因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倾向细心领会,从话面出发读出话里的意思,读出深藏其中的忧伤之美,进而感悟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附:学生的疑问(意在趁机鼓励学生能一如既往地积极提问,并引出教学重点。)
1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杰斌 婕妤 嘉俊 )
2 写小火柿子是为突出什么?(海正 玲慧 杰斌 冯炫 嘉俊 )
3文章为何以那句话结尾?(嘉俊 冯炫 嘉莹)
4文章老汉为什么会无希求地庝爱“我”呢?(泳琪 雪莹 海尧)
5花较多笔墨写与老汉相处的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感情?(郝婕妤 杨杰斌)(二)由“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入到文章主体部分(“我”和老汉的情谊)的探讨学习。
(意在打破常规教学从文章开头“背景”讲起,也通过对比来深度分析两个拣麦穗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蕴,从而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忧伤惆怅)
1、 全班朗读:从“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到“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2、 【思考】“我”拣麦穗与村里姑娘们拣麦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附:文章开头写村里姑娘们拣麦穗的用意:
①为“我”与老汉的故事展开提供了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做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
②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作者为村里姑娘们的梦幻在无声叹息,为这梦幻在无过分悲哀中丢失而感到莫名的惆怅,显现出一种对平凡、苦涩人生的怅叹之情,表现出对幻想的困惑和人生的孤独感,流露出作者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它是另一个故事的情感铺垫。
③为下文作铺垫和映衬:介绍了当地当时的特殊风俗之后,就很自然地展开下文情节,“我”和灶糖老汉之间的美好情意就更能打动人:农村姑娘们的梦破灭了,就顺从地认命,丢掉梦想,这里有作者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而“我”自老汉去了之后直到现在仍执着地追寻那份美好纯真的感情。
④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和意蕴:作者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关注个体,也关注社会。她不仅仅只是在回忆儿时的那段经历,更是以充满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胸怀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
2、分角色朗读:从“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到“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思考1】当“我”说出“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时,老汉的笑与其他人的笑有什么不同?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