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沙田山居 教案18 (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28 10:31:44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写景的顺序。

          3、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4、把握文中关键性语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写景中蕴含的思乡之情,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关键性语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教法:朗诵、合作、探究、赏析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绸缪 浩淼 玄奥 樯桅 赫然 阒黑 天籁 肩膂 崦嵫 余曛 肘腋 茸蒙 衣袂飘然 氤氲 纤毫 水浒人家 蹂躏 奔踹 蟠蜿 中枢神经

二、导入

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大家知道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著名的《乡愁》吗?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诵一下。

                  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这首诗歌通过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将浓浓的乡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语言朴素、简明、隽永。而对于余光中,你了解多少呢?

三、作者简介

余光中,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中文造诣也十分了得。他学贯中西,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著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因为余光中的特殊身份(台湾人),所以他的作品多表达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和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我们将要学习的《沙田山居》就是通过描绘山居所见的海水群山的变幻莫测的景色来表达思乡之情。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观景的角度在哪里?

明确:山居的阳台,作者站在阳台上看山景。

2、本文写了什么时候的山居景色?

提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对其景色是怎样描绘的?

晴朗时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阴雨时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明确:晴朗日子里的海与山与风起云涌时的海与山。

3、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文中出现的过度句)

明确:一(1)居住环境、居住时间

二(2—4)晴朗日子里的海与山

三(5—6)风起云涌时的海与山

四(7)人的活动

过渡句:1、即使是秋晴的日子。2、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变改了。3、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

五、小组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由写景转入写人的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为什么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

骚音是火车运输时铁轨的声音,而作者写九广铁路的繁忙,是为了表现内陆对香港的支持,体现两地是血脉相连的。

2、为何作者说“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不是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

(1)、“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是说作者因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对家乡的思念,所以暗示自己做不了山人(隐居之人)。

(2)、这里用了“桓景、王粲”的典故说明作者因为寄挂着故乡,思念祖国,做不了山人,所以应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

3、文章结尾引用了作者的诗歌《北望》,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千载的文化,“八万万的人口”照应开头“马远、夏圭”,“陶菊”、“苏月”,进一步抒发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表达了思乡之情。

总结:本文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千变万化的景物,形式上是散的,但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