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归园田居》教案(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7-02 09:50:36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

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诗歌特征

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

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代表。

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

主要指那些咏诗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这一类。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归园田居》的配乐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解释重点字词,了解句子意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遮盖;    罗:罗列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村落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    自然:指园田,又指天然本性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性格,天性本来就喜爱山林。 

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已经有三十年了。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旧日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从前的水潭。 

我在南边的野地里开荒种地,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归田园。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