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7-02 09:52:09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版必修1,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准备: 播放诵读录音 山水田园诗派的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二、     作者简介及山水田园诗派

(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陶渊明及山水田园派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

1、作者介绍: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先生”之称。

2、作品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3、山水田园派: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三、诵读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并加以评价。 

3、再齐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四、讨论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补充背景介绍: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五、总结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 

六、作业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 
 七、板书设计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