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1-28 08:13:08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    (今义:          )

3、明日,徐公来。(古义:          )    (今义:          )

(五)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     )

2、忌不自信  (句式:     )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式:       )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式:        )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句式:       )

6、王之蔽甚矣  (句式:      )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写出一个反义词。(   )

(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邹忌:                             齐威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赵王问威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5.下列各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岁亦无恙耶?岁:收成

    B.哀鳏寡 哀:怜悯

    C. 振困穷 振:救济

    D.是助王息其民也 息:停止

   6.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 而先问岁与民

    B.无衣者亦衣

    C.何以王齐国

    D.子万民乎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后问齐使,先问齐国的百姓,后问齐国的君主表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B.威后认为钟离子是能帮助齐君使齐国百姓都有孝心的人。

    C.威后认为婴儿子是能帮助国君扶贫的人。

    D.威后认为子仲是帮助齐君“养其民”的人。

   8.翻译下列两句话。

①     民亦无恙耶?                                             。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                                       。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分食食之(给……吃) B.使者反(同“返”)

C.终再拜而辞曰(再次) D.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来大概是)

2、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终再拜而辞

A、停数日,辞去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归去来兮辞   D、不辞劳苦

3、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晏子不受齐景公千金之赐,生活俭朴,并从与管仲的对比中,突出了晏子的高尚品德。

B:文中全面地反映了晏子的施政原则,即“忠”、“仁”、“俭”三个方面。

C:全文语言风格质朴而不尚藻饰,但文势于平直之中含有婉曲的风致,虽平和温醇,而幽妙精微之思如瀑出泉涌,故小处皆含大义,寻常道白,亦成格言警句。

D:景公搬出管仲“不辞而受”.作为先例,可见景公对晏子坚辞 “千金”的行为不以为然。

4、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3)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课后

小结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