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教案(粤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2、领会《宝玉挨打》一课杰出的叙事艺术成就。
重点:领会《宝玉挨打》一课杰出的叙事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七年之久。雍正初年被抄家,曹雪芹生活由盛转衰,迁居北京,穷困潦倒,“举家食粥”,最后因贫病无医,心伤子夭,\'泪尽而逝\'。
《红楼梦》是曹雪芹贫居北京西郊时写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全书120 回,后40回为高鄂所续。该书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影响巨大,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二、相关情况介绍
1、人物表。
贾雨村 汲汲于功名利禄,是宝玉所说的”禄蠹”一类人
金钏 跟了王夫人的十几年的婢女
王夫人 宝玉之母
宝钗 王夫人妹妹的女儿,即宝玉的堂表姐
琪官(蒋玉函) 伶人,宝玉的朋友
贾环 贾玉同父异母的弟弟(庶出)
贾珠 贾玉的同胞哥哥,已逝
李宫裁 贾珠的妻子,青年守寡
凤姐 贾琏(宝玉堂兄)之妻,贾府大管家
薛蟠 人称“呆霸王”,宝钗的哥哥
2、金钏儿之死。(略提)
三、把握回目内容。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即把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阅读章回小说,一定要认真研读每一章回的回目,这些回目往往是本章的要点所在。那么,《宝玉挨打》这一节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什么呢?有谁阅读原著时注意到这一点?有谁能够在黑板上为大家写出来?
教师写回目: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不肖”是什么意思? “不肖”是“不争气、没出息”的意思。
这里“手足”指的是贾环,是说贾环对宝玉怀恨在心,找到机会就害宝玉;而宝玉自己也有许多“不肖”之事,所以最终被父亲贾政痛打了一顿。具体些说,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指的是贾环利用了金钏投井一事乘机陷害宝玉。当贾环被贾政痛斥时,一方面想为自己开脱,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害一害宝玉。所以,就乘机诬陷宝玉调戏金钏致使金钏自尽。“不肖种种”的情形就多了,大致有以下几条:“结交、勾引”王爷喜爱的戏子,调戏母亲的丫鬟最后导致出了人命,不爱读书、不愿与官场之人交往,成天与女孩子混在一起……
四、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宝玉挨打的起因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看似几件事的巧合,实则并非偶然。这要联系宝玉和贾政的形象来说。
(1)宝玉的形象
第3回有一首《西江月》,“批宝玉极恰”,其中描绘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湘云笑劝宝玉也该“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极为反感,视为“混帐话”。这样一个“愚顽”的宝玉,偏又“在姊妹情中极好的”(第3回),宝玉最伟大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宝玉所有的热心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是大观园里的情痴。周汝昌先生认为“痴”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礼慢世”;俞平伯先生认为“不顾世人诽谤”是“特立独行,悠然于世俗之外”。这些都表现了宝玉对虚伪腐朽的封建礼法和封建世俗观念的叛逆。宝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金钏儿被撵,实在是王夫人对宝玉不讲主仆之礼、喜欢与丫头们厮混的训戒;宝玉对蒋玉函的衷心倾慕,实在是出于精神气质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两个直接原因,都关连着宝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
(2)贾政的形象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是封建道统礼法社会中的正派人物。他望子成龙,盼望宝玉能博个金榜光耀门楣。第9回里,宝玉要上学,贾政对宝玉的仆人李贵说,“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见思想何其迂腐偏狭,恪守道统。贾政是传统礼法社会的忠臣肖子,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他责打宝玉,目的是防范“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
贾政与宝玉的思想、性格、精神、气质上的格格不入,从宝玉周岁试志时起,到这一回发展到了高峰。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象征着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