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创新课例(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04 10:07:11

一、引言:课前不说半句空

语文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说教,而应是一种双向关注教者和学生且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认识到,教材不再是课程的全部,我们更需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们更需要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相互的对话,以教材为基点,有选择的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真实的学习情境。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两者并重,共赢共生,和谐如水中游鱼,鱼在证明水的存在,而水又为鱼提供了环境。应形成这样一种课堂:老师巧妙地引导示范,学生大胆参与、开动思维,从而达到师生双向互动,形成一种共和谐共生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完成对教材的解读分析。

二、背景:分析学情定位文本

教学对象——高一(三)班,共有学生56人,学生们思维敏锐,善思善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意识,有一部分学生阅读视野宽,喜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当然也有一部分读书不多,虽有思考,但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

    对于《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自读文章,应立足学生的自主诵读和自主交流,通读全文也好,解析要点也好,无不旨在强调作者的思想意境,力图返回到作者世界,揭示作者愿意。但不能到此为止。作为读者的老师和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认知和视野,引发深入的思考,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最终的解读中达以延伸拓展,将思维碰撞的火花,化为自己的东西,拨动个人的心弦。

三、问题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自读课文,针对本文我预先设计了自主诵读和自主交流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沿循文脉发现文中作者的观点,学生们或是独立阅读思考,或是合作探究,经过一番思维的碰撞,不同的观点,进而归一,那就是“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继而追问作者这个观点的依据何在?学生们带着思考,再一次走进文本,很快的找到“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艺术的美往往在于存在想象空间,因为美在想象,所以八大山人的笔下的鱼,齐白石画中的虾,“无水”自游,给人以想象的艺术之美。

针对学生们的发现,我引导点拨在作者看来“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双臂残缺的维纳斯恰恰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残缺固然有想象,但完整的却是弥补残缺的,不是更美么?”一个观点抛出,一场思辨悄然开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我直接抛出问题“在艺术作品中,残缺是不是一种美?”此时,学生们的思维被调动激发起来,如石入静水,涟漪泛起,有的人为“残缺是一种美”,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残缺不是一种美”,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见此情形,于是我说到为了让大家深入地讨论“缺残是不是一种美”,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干脆举行个辩论会好不好?同学们一致同意。

四、互动探究:论辩中见真美

此时我们的课堂好像变成了一个辩论的赛场,我的角色也随之转变成为辩论会的主持者,同学们按观点分组的成为了正反两方辩论者,现场进行了一番的准备,在场的听课专家、老师无疑是本次辩论会的评委。辩论的帷幕已经拉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本次辩论会的主席,艺术品中残缺是不是一种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以下两方同学的观点:

正方:我们的观点是:“残缺是一种美。”维纳斯以其卓越的雕刻技巧、完美的艺术形象和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赞道“她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它的残缺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令人领略到了残缺的美,如果将这种美加以延伸的话,残缺的美是一种种朦胧的美,是一种神秘的美,同时也是一种虚无的美。这使我想到老子的话“微妙玄道,深不可测”,还有“有生于无,无生于有”这便是神秘与虚无,每一种生命都是从无到有的,下面我方的同学将从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来透视其美。这好似“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的绽放,而它的绽放正是他的破碎呀”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残缺是一种美。(掌声)

反方:首先,我要陈述我们的观点“残缺不是一种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爱与美的象征,我们并不否认她是一件崇高的艺术品。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如正方同学却把她的美归结为他的残缺与断臂。难道你能说完整的大卫塑像不美么?难道你能说高大的自由女神不美么?难道你能说凯旋门不美么?难道你能否认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比八十回的《红楼梦》更受欢迎么?如果残缺真是一种美的话,为何不把大卫的头砍掉,把凯旋门上的浮雕去掉,那岂不是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方认为残缺不是一种美。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维纳斯美么?

   反方:维纳斯不美,因为它残缺。

   正方:既然你认为它残缺,那么你会把它补全么?

   反方:当然会的。

   正方:那么你是补一条胳膊还是补两条胳膊呢?

   反方:当然是两条呀,如步一条的话还是残缺的。

   正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是否看过李安导演拍的《卧虎藏龙》呢?

   反方:看过。

   正方:好,剧中小龙和小虎是一对完美的情人,如果说把小龙比作维纳斯的右臂,那么,小虎就是维纳斯的左臂,而在故事的结尾,李安导演为什么让小龙独自跳下悬崖,而没有让两个人都跳下去,就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的空间,从这一点是来看,残缺就是一种美。(掌声)

   反方: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你们说的这些只是《卧虎藏龙》中的一个片断,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这个。而且据我所知《卧虎藏龙》所获得只是服装、武打等几个奖项,之所以没有获最佳剧情奖,就是因为其结局的安排不合理,所以我方认为“残缺不是一种美”。(掌声)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