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研讨课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四)
教学背景
《阿Q正传》(节选)是一篇课文,同时,收录《阿Q正传》的鲁迅小说集《呐喊》是2010—2011学年广州市名著阅读大赛要求的十部精读作品之一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已经阅读过小说原文,我又节选了电影向全班播放,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梳理作品内容,归纳阿Q的性格特征,完成了对文本的基本解读
学生在随笔中写作《我眼中的阿Q》,在随笔的批阅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阿Q,有的甚至带有很强的鄙夷和嫌恶,完全的事不关己有部分同学会关注到阿Q背后的社会和时代因素,但大多不痛不痒,只是一种来自于政治、历史课和以前语
所以我决定进行这次阅读研讨课抓住“精神胜利法”这个阿Q的标志性特征,深入分析其特征及成因,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阿Q同时,通过这次研讨,希望能引起学生对阅读思考的重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避免在阅读中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文学知识,结合现实,独立思考思考,把握小说主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能以更健康、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
对阿Q身上精神胜利法的深入剖析
教学难点
阿Q精神胜利法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的人性、文化、社会等因素
教学内容
第 一 课 时
梳理小说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阿Q性格特征
小说内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全文仅仅围绕阿Q而传,以阿Q的行状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结构前三章为情节的开端,中间三为情节的发展,七、八章为高潮,最后一章是结局
阿Q性格的十个方面:
①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 ②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④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⑤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 ⑥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 ⑦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 ⑧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
⑨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 ⑩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