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7-05 10:10:46

【教学目标】

1、  能够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明确其社会意义;

2、  重点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读懂一些表达特别的句子(如收尾句)。

【教学设想】

1、  教学策略:以第一句话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地钻研文本;

2、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

3、  教学形式:为提高学生的研读兴趣和合作探究能力,本节课将模拟专案组调查“别里科夫之死”专案。

4、  教学重点:别里科夫的形象和小说的讽刺手法。

5、  教学难点:柯瓦连科、华连卡的映衬作用,别里科夫婚事失败的原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胆小保守,十分滑稽!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形象——别里科夫。

二、初步把握,理清结构。

自读思考,小组讨论并交流。

第一部分(1—4):介绍别里科夫套子式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倒数第三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套子式的恋爱。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套子式的结果——别里科夫之死。

三、合作探究,理解人物。

  1、合作探究

假设小说描述的事件是一个真实案例。请同学们模拟成立一个专案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别里科夫是自杀,还是他杀?

调查主要涉及:

案发背景            本人档案          有关采访

2、  交流整合

①     案发背景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

②     本人档案(含姓名、性别、职业、婚姻情况、爱好、特征等方面。从略)

③     有关采访(由学生扮演华连卡等人一一回答。从略)

   其一(问华连卡):您与别里科夫真心相爱吗?为何最终没有结婚?

   其二(问柯瓦连科):您为什么要把别里科夫推下楼梯呢?这是不是造成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其三(问布尔金):您对别里科夫的平时表现怎样评价?对他的死亡怎么有何看法?

④     结案报告

本组通过对别里科夫一案的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别里科夫之死既有他杀的原因,又有自杀的根据。其思想的极端保守,怀疑一切,害怕一切,导致他精神彻底的崩溃,是其自杀的内在原因。同时,他被柯瓦连科从楼梯上推下后,其狼狈的模样引发的华连卡的笑是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当然,更深刻的原因是沙皇政府的高压政策与白色恐怖,造成了人格的分裂与扭曲,从而经受不住任何外在的打击。

【资料链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按“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活动;本我为本能冲动,自我代表理性,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

正常情况下,三者关系既矛盾又能统一协调;三者关系失去平衡时,即导致人格异常。

——摘自朱立元主编《西方当代文艺理论》(华东师大97年)

 四、难点突破,总结全文。

1、请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别里科夫标志性的言语:要求读出滑稽可笑的担忧心情。

2、难点探究

①小说为什么要花相当的篇幅来写柯瓦连科和华连卡?

(参考意见:他们是小说中具有新思想,而且敢说、敢想、敢做的人,对别里科夫的塑造来说,具有反衬作用。他们的出现,给人以希望,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同时也暗示,别里科夫婚事的失败源于其顽固保守、腐朽虚弱的思想性格。)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