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第三单元 四观熙凤 表本不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08 09:15:42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描写方法简析
河北省魏县第一中学 康保民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的人物描写中,王熙凤是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个。这得力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层次性和多角度展现。

远想王熙凤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时王熙凤还没有出现,但是这个人物却给了我们一种超出“封建式淑女”的形象泼辣、爽朗。只是如此我们就觉得不俗了。可是作者还嫌不够,在前面又巧设了一个铺垫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这一思忖,又透出这个即将出场的人物的“不凡”,要不眼前这些人都为什么会“敛声屏气”呢?这个人物没有出场,却让人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一笑一思让她的“泼”、“辣”、“很”初现端倪。

 

近观王熙凤

 

这一层作者对王熙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先看其衣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些穿着的华贵,穿着的珠光宝气,更一步透出这个人物身份的不凡,透出这个人物地位的重要。再看其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丹凤是多么的美,可惜它只是个定语,修饰的是“三角眼”(戏剧里画三角眼的大多是什么人物呢?),柳叶眉是美女一个标志,但是它前一个“吊梢”

 

人又感到诧异,(吊梢不就是往下耷拉吗)经常笑脸相迎的人做管理、搞服务绝对是受欢迎的,但是“丹唇未启笑先闻”却让人感到了一种皮笑肉不笑的虚伪。

这些富有个性的介绍已经让我们对王熙凤有了一个较为鲜明的印象,曹雪芹又借贾母之口为王熙凤来了个个性化的定位辣子(什么是辣子?那是看起来红得让人眼馋,但吃起来让你浑身流汗,让你呲牙咧嘴的一种“表本不一”的嚼物。)到此王熙凤已经有血有肉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这哪里是辣子,分明是一朵热辣辣的火玫瑰。
虽然我们现在眼前已经有了一个美丽的王熙凤,但是这还只是眼睛看到的王熙凤,我们的性格定位还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想对她有真正的了解,必须走到她的内心,走到她的内心深处。曹雪芹正是用一组推拉式的特写镜头,把自己的笔端伸向了王熙凤内心活动的外现语言、行动。

推拉特写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林黛玉真的这么漂亮?这“夸”的背后是什么?且看下面揭示其本质性的解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原来王熙凤在借黛玉之身美贾母之心呀!)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哎,夸人就夸人呗,怎么夸着夸着又“哭”了呢?这哭的潜台词又是什么呢?大约是这位侄媳妇没参加姑妈的葬礼,想起姑妈的早逝悲痛吧!)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该打该打的是谁?是她王熙凤自己,因为她在老祖宗没有想哭的时候掉了眼泪,你说她该不该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先前的那个哭也不是为了姑妈的去逝悲伤,而是让老祖宗看我王熙凤对您多么忠诚连您的女儿我都这样,更何况您呢!原来王熙凤的“夸”、“哭”、“笑”醉翁之意不在林黛玉,而在于贾母这坛“老酒”呀!)
这时你的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王熙凤呢?“察颜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善于做秀”这些词用到她身上我看都不为过。
但这样的王熙凤的性格还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她那虚伪的一面,而一个形象丰满的王熙凤还不止这一点。作者没有忽略这个细节,他有意地在她肉麻的语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扫尾式的补写。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