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激流〉总序》(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29 16:47:51

教学目标

1、  了解序言和象征的特点,领会“激流”在表达生活体验和态度上的作用。

2、  通过对词句、语段的品读和分析,把握文章情感意蕴,感受作者征服黑暗、开创新路的青春激情。

3、  学习作者不断探求生活真谛的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和敢于“说真话”的高尚品格。

说明:

本文是一篇序文,当然它具有序文的特点,但同时,这篇文章本身又是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篇抒发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斗”、积极进取的真切感受的散文佳作。作为序体文,必不可少要涉及序言这种文体的一般知识。同时,这篇序文浅近平易,看似易懂,但由于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很少,要让学生理解平和文字下汹涌的激情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体会作者深蕴的情感就至关重要了。巴金的作品感性比重大,也有理性的思考,其汹涌的激情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入的思考,这又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也是作品价值最大之所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不仅了解《激流》三部曲的有关内容,更要走进巴金,感受他崇高的人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4、  理解“激流”的含义及作用。

5、  感悟作者追求生活信仰的青春激情。

说明:

这篇序文不同于一般的“序”,主要介绍写作经过、说明作品主要内容等,而是通过对“激流”这一总名的物象特征的描述,表现对生活的认识、揭示小说主旨的寄寓,这就使“生活”这一内涵丰富、较为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而形象,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理解“激流”的含义及作用史理解全文的关键。介绍相关背景资料,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是深入体会、感悟作者深蕴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品味语言、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重点段落感受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昂扬的青春激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设问入题引思

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对生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生活是镜子,它能真实地呈现出生活的原貌;有人说,生活是花朵,有春暖花开也有秋风凋零;画家齐白石认为,生活是白菜,有自然之味,淡得纯正。那么,作家巴金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仔细聆听,认真思考。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熟知的内容入手,以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对文本“生活是什么”的思考,指向明确,是为“课眼”。

品析词句,把握情感题旨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并说明理由。

(作者对生活看法的词语可能是:激流、搏斗、征服、信仰、路、创造、激情等)

2、因势利导,随机引问。

准备内容:

(1)文中激流的特点有哪些?

(2)加上书名号,《激流》是什么意思?“序”是什么意思?

(3)本文是一篇自序。文章的七个段落中,那一段最能体现出序言的特点?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关于“激流三部曲”哪些方面的信息?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段,思考:这幅生活的激流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探寻生活之路的心路历程又是如何的呢?请在文中作必要的圈画和批注。

(5)“生活”和“激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文章为什么以“激流”命名?

(7)这条生活之路他找到了吗?品读第七段,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并说明理由。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题意,概括段意。

(1)激流,就是汹涌湍急的水流。特点是动荡、奔腾和创造,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2)《激流》是巴金所著《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的总名。序是序言、序文,文体名称。就其作序者来说,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用来说明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他序多是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3)第六段。《激流》的内容是展开一幅生活的激流的图画。(这就是作者“搏斗”的内容)创作《激流》的目的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探寻生活之路。(这就是作者“征服”的目的)

(4)关于课文段落的基本理解:

第一段: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第二段:生活是一个“搏斗”,一次“征服”;第三段:生活是激流:动荡、创造;第四段:有激情,有憧憬,尽管迷惘但仍奋进;第五段:在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中寻找生活的方向:搏斗、征服、追求信仰。

(5)这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就是通过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文章把生活比作激流,就把生活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不易说清楚的概念理念变得触手可及,表述得既准确而形象,又含义深刻,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同样的还有“乱山碎石——艰难险阻”、“水花——人生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唯一的海——美好的新生活”。

(6)用激流来命名,暗示了作者在三部小说中表现一个共同主旨: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探寻到生活的真谛。所揭示的生活的这些内容与作者认识的生活的这些特征,需要借助一个鲜明的物象来表现,激流具有这样的特征:起伏激荡,不断向前。

(7)他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第五、六段也有)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前途的朦胧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仍坚信有“唯一的海”存在,并坚定地在激流中搏斗,征服生活,更可见作者精神的可贵,洋溢着一种昂扬的青春激情。

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考,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相机而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最后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理解。在品读、交流中逐步找到了与文本的感情的共鸣点,点燃生命的激情。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