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新诗二首》之《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3-29 16:48:55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说明:

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讲解时要介绍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说明: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引激趣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自由诵读

1、,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重点解读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他眼前出现的,不再是灰暗的世界,他要用巨手在海天大幕上,率真而又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2、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穿插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诵读,分小组朗读,或分声部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