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与意象分析
又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渲染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为一个意象群,描写登高闻见之景。作者借急风、天空、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等系列萧瑟悲凉的意象,渲染了萧飒浓郁的秋意,情景相契,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和感慨,意境深远雄浑。后四句为第二个意象群,抒发了诗人登高而发出的感慨。悲秋的游子,孤病登高的诗人,以及须发皆白、新停的酒杯,表明了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举目无情的孤独,痛苦之情可想而知。情因景生,作者长期远离故乡,独自漂泊在外,暮年多病,举目无亲,在凄清的秋天登高望远,不禁愁绪满怀。想到国势艰危,仕途坎坷,不由须发皆白,但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跃然纸上。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美的钥匙,而意象群教学更是进一步理解诗词内涵美的关键。目前我国古典诗词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着眼于单个意象的分析,意象的组合尤其是意象群的教学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意象群的分析在诗词教学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不少诗词结构分析仍采用按思想内容分段落层次的方式,忽视了“意象群”在古典诗词鉴赏和教学上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诗词教学应注重从诗词境界着眼,从意象和意象群着手,按意象群分层次,引导学生注入阅读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握作品的意蕴,体悟诗词优美的意境、独特的神韵和深邃的思想。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