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8 08:00:18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梁涛

 

一、概述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俩、摘"7个生字,会写"球、玩"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体验角色,快乐朗读。

(三)情感渗透点

1、初步对“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演、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深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实验准备:磁铁曲别针。

2、教学媒体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二)媒体设计:

   1、课一开始播放音乐,老师配乐朗读全文。运用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借助课件学习生字,并进行巩固练习。

   3、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画面及文字并恰当的配以声音,运用于帮助学生丰富其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画面,运用于全文结束,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六、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七、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引力。

八、教学时间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的封面是醒目的课题及大树的背景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请小朋友们伸出双手,用你的小手和老师问声好。(学生挥舞着小手兴致勃勃地向老师问好)

2、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这篇课文中告诉我们地球爷爷也有手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快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4、(点击课件首页的喇叭图标播放音乐)老师配乐朗读全文,强调学生要用心去听故事。

[借助多媒体播放悠扬的音乐,在教学开始时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

(二)自读感悟,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带着要求读书,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