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读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然导入,激情激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诗魔”白居易,那唐代的“诗佛”又是谁呢?板书:王维
简介王维: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
2.指名读读诗题。理解诗题,“
3.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疏通正音,读顺读通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独自流落他乡,长期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综合操练,读熟读美
1、音乐渲染。读这首诗,你想读出什么?播放背景音乐,指名读。
2.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师范读。
3.配乐自由朗读。
4.表演读。
5.赛读。
6.师生合作读。
五、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六、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