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学语文 三年级(苏教版)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9 15:47:45

《课标》的年段对比

阅读方式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朗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略读与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立足于课堂,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先看看《课标》的年段要求对比: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教材,而不是单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练习。第一,结合年段目标,在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从功能的角度看,默读是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品味情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方法。第二,教师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的训练。从检测中,我们看到,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年级课文中段落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经常进行概括表述等能力的训练。一是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二是借用课文中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论什么形式,都要注意学法的渗透,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平时的测验中也应具备训练意识,答题时注意抓住要点、表述完整,语句规范,把意思表达清楚,答完题后再读一读,认真检查。第三,将阅读向课外延伸,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举例)

4.做好习作教学的“引渡”工作。三年级是义务教育进入第二学段的起始年级。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重要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写话为主,到了三年级以后开始接触习作,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孩子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习作指导中,教师经常感到束手无策,总感觉缺少有效的策略。如何入手呢?第一,深入解读《课标》,以《课标》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它在习作内容、词句的运用与积累、标点符号、修改交流等多个方面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第二,在中年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课文中读写结合的练笔机会,走好“小”而“实”的习作之路。以三(下)教材为例,课后练习中就安排了7次练笔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解读教材,善于发现教材中可挖掘的读写训练点,中年段的读写结合尤为重要,它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最常用的方法。但读写结合贵在坚持,包括教师的评改和反馈,切不可走过场或流于形式。同时,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关注生活,培养学生习作情趣,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多为学生创造“写”的机会。(举例)第三,加强习作指导,培养学生审题和在短时间内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审题要审些什么?怎么审?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指导。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题目默念几遍,抓关键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要求有哪些。

5.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各种手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重视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多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要强调的,首先,继续加强写字教学。尽管从此次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做到行款端正,字迹工整,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字迹比较潦草,田字格中书写不够工整,笔画交代不清,错别字比较多。三年级是写钢笔字的起始年级,写字教学抓好了,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老师们要继续按规定严格指导写字,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从根本上做到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定期进行写字的检测。其次,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在答题中漏题或不理解题意的现象,教师则更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其实这并不难,但是需要耐心,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例如:做题之前一定让学生定睛细看,从诵读题目到动笔勾画关键词语,认真按照要求逐个解决问题。只要注意长期反复的训练,学生面对题目时,自然会仔细审题,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期末检测是教学的评价方式之一,它主要反映出的是我们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要正确对待期末检测,对待考后的质量分析,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出经验、得到启发,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 

上一页  [1] [2] [3] [4]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