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9 21:24:5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教师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

四、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摔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朋友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字卡摆在自己的座位上。

C、小组内识字比赛。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五、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

4、配乐朗读这一段。

23自然段:

1、师引入。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想象描述。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

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

4自然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五、作业超市

1、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2、金色的草地

广州市天河区长湴小学   黄跃红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1
、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你在哪里见过怎样的草地?
学生畅谈对草地的印象,随机板书学生交流时用到的一些好词。
2
、揭题: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的疑问主要有:金色的草地在哪里?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下加,耍耍耍。

添一撇,拢拢拢。

服长肥,装装装。

字会真有趣。

3、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教师随机提醒学生留意“察”字不能少点和“绒”字不能多竖。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巩固检查。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1)学生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四、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读、演、说

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2、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3、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探究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用课件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a
加上自己的手势读句子,体会蒲公英花朵的变化。
   
小朋友,来,请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你能加上自己的手势,来读这几句吗?自己先试试看。
    b
听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这么有趣的花,老师也想来读呢。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放放电影,想象一下会动的画面。注意,我要变啦。
(配乐范读)
    c
交流汇报
   
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d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时的画面。
   
你能通过朗读,把蒲公英的有趣展现出来吗?
    e
情境说话,转化语言。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这片草地的秘密,多么兴奋啊!他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门,把这一切告诉弟弟——谢廖沙!
    
你能学着哥哥的口吻,和弟弟说说你的发现吗?
    
出示句式: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把老师当作谢廖沙,说说自己的发现,相机结合说话语气、表情、姿态的引导。
   
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

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引读这一句,将兄弟俩草地玩耍时的那份快乐留驻在心间。)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3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哪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升华

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草地)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作业超市

1、如果你喜欢积累,请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2
、如果你喜欢表演,请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体验一番兄弟俩草地玩耍的乐趣。
3
、如果你喜欢创作,请选择一个或几个季节,续写这片草地带给兄弟俩的快乐。

3、爬天都峰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  陈楚阳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5、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6、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道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7、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重新回顾整篇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槐乡的孩子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  张少拉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3
、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三、品读语段

1、默读具体写槐乡孩子一天生活的语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

2、交流阅读感受

1)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槐乡的孩子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信息点。(勤劳、懂事、团结合作等)

2)哪些语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随机引导学生了解句意,理清层次,随机板书: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在酷热的天气里伴着歌声出发,男孩女孩积极地投入劳动,一路飞歌回家,带着微笑入梦等)
 四、回顾全文,赏读品味,总结提升。

1、划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下面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感受,积累背诵):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4)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随机指导学生模仿此句写句子)

2、用一句话抒发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生畅谈)

3、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无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劳动吧,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勤劳、懂事、辛苦、快乐……

采摘槐米: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  林蔼如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态度自然,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完成习作,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一起分享。

3、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

4、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交际话题
  谈话导入,揭示话题,并明确要求。
二、自主交流,尝试交际训练。

1、回忆生活,激发兴趣。

2、合作交流,指导练说。

1)自由练说。说的内容如下:

A、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B、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C、交流有什么感受。
  D、讲讲今后的打算。

2)小组合作,说给小组同学听。
三、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四、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五、作业:回家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想一想:回忆课余生活
   师: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为了让课余生活的美好记忆永远保留下来,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写下来,好吗?
三、说一说:交流课余生活

1、明确要求。

2、自主思考。你准备怎么写?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2)你感到最高兴、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来的其他事。

3)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1、读范例,打开思路

2、明确要求,自拟题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朗读展示优秀习作,示范修改。要求:

1、是否写一项课余活动。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

3、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

三、评改有问题作文

四、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五、自己修改,进行誊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的发现

1、读一读生字

2、想想说说自己的发现

3、拓展组词,掌握多音字。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

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

鱼儿吓跑了。
四、学习新生字。
五、总结扩展
   1、交流学习收获。

2、围绕“多彩的生活”专题继续进行积累,可阅读诗词、文章,也可搜集资料等,并汇报学习感受。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