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诺贝尔》(第二课时)引导自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6-22 07:42:23

实验学校   钱依晨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诺贝尔》一文介绍了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一生,重点突出了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他将大部分遗产捐献出来,设立诺贝尔奖金的事,赞扬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与痛苦,但热爱科学、关爱人类、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学习在读中感悟,掌握自学方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面对科学道路上的困难百折不挠,毫不气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走进文本,朗读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设计思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一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懂事明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诺贝尔身上这种可贵精神,启发他们学习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基于这样的分析与思考,在教学设计中立足文本,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和语段,仔细品读,走进文本,用心感受主人公的伟大品质,体会文章层层推进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并查阅有关诺贝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遗嘱(查阅资料所得),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一段遗嘱。(指名读)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交流:这个人有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热爱科学事业,关心全人类。)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诺贝尔的遗嘱,让学生感受到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成就巨大的科学家,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人物,使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3、立下这段遗嘱的人就是我们今天所学文章的主人公——诺贝尔。(齐读课题)

4、人们根据这份遗嘱,设立了诺贝尔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在地点和时间上有何特殊性?

地点:诺贝尔诞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时间:诺贝尔逝世时间——1210日下午430

5、人们以此来怀念诺贝尔,表达对他的感谢和敬佩之情。今天,让我们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一个伟大的生命。

6、过渡:诺贝尔的一生有何成就呢?哪一段最能概括说明?

 

二、精读课文,层层推进。

(一)学习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诺贝尔一生在……,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读着这句话,老师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一个人用它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是他最挚爱的东西,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

[设计意图:课文介绍了诺贝尔的诸多方面,较长的篇幅教学起来零散、有难度,我扣住“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这一要点,对文章进行了重组。以一个中心问题导读全篇,去除繁琐的分析,注重学生自读自悟。]

2、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从中你又读出诺贝尔是怎样的人?(他关心和同情劳动者,为他人着想,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造福人类,志向高远)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二)精读第五~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说说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指名回答)

发明液体炸药——制造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理顺学习思路,把握整体文本。]

2、同学们,在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中,有着令人感动的事迹,让我们再次默读5~9自然段,用“——”画出诺贝尔令你感动的句子,细细品味文字,用心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品质,写出自己的感悟,作下批注。(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交流)

[设计意图: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朗读、交流是感知的基础。让孩子自主阅读,读中感知,实质是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而默读就有利于静思,读而思,思而读,这种能力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批注的习惯也很有必要。]

交流,相机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段落)。

A、学习五、六自然段(预设)

1、“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诺贝尔对此执着,不满足,爱动脑筋,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把劳动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相机板书,指导朗读。

2、“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诺贝尔毫不气馁。”

(1)气馁:失去勇气。理解“毫不气馁”,指导读词。

(2)弟死父残,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诺贝尔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失去勇气呢?联系上下文,此时诺贝尔心里会想些什么?

   (关键在于他要为人类造福,研制出不会自动爆炸伤人的固体炸药,克服液体炸药的弊病,尽管弟弟、父亲是他的亲人,也是他实验中的重要帮手,但他为了全人类,为了获取成功,气馁是不行的,这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素养,也预示了他要勇往直前,继续他的事业。)

补充内容:由于经不住沉重的打击,不久之后,诺贝尔的父亲也去世了。诺贝尔的邻居认为诺贝尔是“科学疯子”,纷纷到政府部门投诉他,不让他在市中心进行实验。可诺贝尔没有放弃,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郊外继续进行实验。

3、指导有感情朗读。(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信念坚定)

[设计意图: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真实地感受诺贝尔痛失亲人的痛苦,再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并进行资料补充。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引领孩子走进诺贝尔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诺贝尔的伤心欲绝和坚强不屈。]

B、第七自然段

1、“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四个年头,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再实验,通过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诺贝尔不气馁、退缩,把每一次得失败看成下一次成功地起点,醉心于科学事业。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诺贝尔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其恒心令人敬佩。)相机板书(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

2、“终于”可见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不容易。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紧扣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调动生活体验,指导朗读具有实效性。]

C、第八、九自然段

1、“诺贝尔为了发明……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执着追求,永远不知满足)

  (实验的危险性,献身科学的精神,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无私奉献,舍生忘死。)

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充分感受诺贝尔发明火药之危险,体会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

2、“亲自”(亲力亲为,对科学的严谨认真态度,精益求精) “紧盯” “仍然盯着”(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诺贝尔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品读体悟,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陶冶心灵、升华情感。]

3、“轰” “巨大” “滚滚浓烟涌” “满身鲜血”(说明研究炸药极度危险,随时随地可能遭遇不测)“近了!近了!”(入情入境朗读)

4、人们和诺贝尔的表现对比

1)听到爆炸声,看到浓烟,人们的表现是(指名读,读好两个“!”)

     心情是(着急、担心)

2)而此时诺贝尔的表现是(“冲”“高举”“呼喊”两个“!”)心情是(兴奋高兴  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  喜不自胜)为什么高兴?(造福人类)

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设计意图:在《天火之谜》一课中,刚学习了“欣喜若狂”一词。在本课教学中,看到此时的诺贝尔的表现,不禁会想到了刚学过的这个词语——欣喜若狂。这一环节使学生又一次体会了“欣喜若狂”所表达的那种“兴奋到极点”的意思,对这个词有了一次极为恰当的运用。再让学生说说与“欣喜若狂”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进行词语积累。]

3) 这简直是生死之搏啊!是一个科学家不避风险,亲自实验,既不怕实验中的牺牲,又享受实验后成功的喜悦,没有献身人类科学事业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补充:炸药的主要成分是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爆炸力极大,但性质不稳定,非常容易爆炸。研究硝化甘油就意味着危险,甚至是死亡。

5、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是用整个生命来发明炸药的。

 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次体会人物锲而不舍、坚强不屈的精神。

[设计意图: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6、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此刻,你一定有新的体验,把你的情感融入到你的声音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实现了学生与文本面对面的密切接触。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读来有法可依形式多样的朗读,充满个性的朗读,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于理解文本。]

(三)教学第十自然段。

1、也不难想象他会留下这样的遗嘱!(齐读)

2、机动:当你读到这儿,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将你的感触写在诺贝尔的画像周围。(可用上板书中的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既是说话训练,积累词语,又是对文章内容的回顾,在知事中识人、明理,进一步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激励探索,升华感情。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如果大家也能像诺贝尔那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你们也会获取成功的喜悦,你们当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请你利用课本中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

3、利用业余时间,读一读埃里克.伯根格伦的《诺贝尔传》这本书,感受诺贝尔艰难的成才之路及他的精神品质,可适当做些摘记。

 

 

五、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热爱科学    舍生忘死    无私奉献

      志向高远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造福人类    坚持不懈    执着追求

      胸怀博大    严谨认真    毫不气馁……(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板书,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4)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