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通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29 08:11:04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通案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组有课文四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除了课文之外,还在安排了与本单元专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课文,领悟作者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得到启发。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4、通过口语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课文,领悟作者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时划分:

  课时         13   钓鱼的启示                         2

课时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

  课时         15   落花生                             2

  课时         16   珍珠鸟                             1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

  课时              回顾拓展                           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探访新知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出示小黑板)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小黑板出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出示小黑板)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小黑板出示)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出示小黑板)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自读课文,探访新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板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走出一条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 道路

另辟蹊径:

            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走另一条试试+坚持不懈=成功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花生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呀!(花生)

师:那你了解它吗?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师:它既不是长在树上,为什么要说落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板书课题:  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指?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四、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五、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组词。

  拨()淘()换()纽()

  拔()掏()唤()钮()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A、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

  B、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

板书设计: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 蹦到 喝 瞧

          活动:啄笔尖 啄手指

             飞到 扭动 挤开 钻进

             落到 趴 睡 咂 嘴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并从中得到启发。

2、指导学生写清漫画内容,并借习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3、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口头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并从中得到启发。

2、指导学生写清漫画内容,并借习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具准备:

供学生交流的名言、漫画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师: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学生自由回答)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学生自由回答)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学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清漫画内容,并借习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漫画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让学生口语交流)

   2、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师生点评,好文欣赏。

  1、师生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2、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3、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二、日积月累

  1、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2、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4、在作业本上抄写.

  三、成语故事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2、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3、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4、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5、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6、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