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
16*珍珠鸟 |
课 时 |
一课时 |
|||||
教学内 容分析 |
《珍珠鸟》一文是教版新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是当代作家冯骥才讲的是朋友送我一对怕人的珍珠鸟,它们生下一只雏儿,我细心的照料它们,和它们建立了信赖的美好感情。告诉学生,待人真诚,彼此信任,将会创造美好的境界。 本篇教材对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
学情分析 |
本篇是此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本单元的目标,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的阅读能力,所以本课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受到启发的思想教育,人生观的教育。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作者写作意图
能力目标:了解写作方法,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
|||||||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
教学重点:会认读生字,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引导理解“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
|||||||
教学设计思路 |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文意---小结---拓展延伸---作业 |
|||||||
教学手段及设备应用 |
||||||||
教学设备 |
使用方式 |
使用效果 |
||||||
珍珠鸟图片及人物和谐图片 |
幻灯片 |
|
||||||
生字、生词和词义 |
幻灯片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激趣导入(3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3分钟)
三、精读课文(20分钟)
四、小结与拓展 (3分钟)
五、作业(1分钟) |
1、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你认为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理解、尊重、真诚、信任) 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对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2、出示课件,认识珍珠鸟,感受可爱。 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教学理念:通过谈话和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自由朗读预习提示,看看本课我们要干什么?
2、统计交流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自由读书,自学字词,勾画评注难点。 (2)、课文讲了什么? (3)、选画自己喜欢的内容语句,想想为什么喜欢? 3、带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生词和词义,正字正音。 5、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教学理念: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清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思路,为理解主题做好基础。 )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引导板书:怕人--熟悉--胆子大了--挨近--信赖) 2、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我”为它做了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 )
3、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感受作者和珍珠鸟之感情变化。
4、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5、 小结:“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都应该爱护身边的小动物,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人与物之间的美好境界!” (教学理念:通过精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从而才能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抓住学生的读课文的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1、出示人物和谐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话要说? 2、小结:人与鸟之间可以创造美好境界,人与人、人与动物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美好,只要人心有爱。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欣赏《珍珠鸟》和人物和谐相处图片的同时,思索人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树立“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思想。 )
1、写会生字和生词。 2、用“信赖是......”的句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理念: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掌握生字;仿写则会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
1、学生思考 回答
2、齐读课题
1、自由朗读,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2、交流要解决的问题。 分组学习, 读书交流,
3、读课文
4、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请同学认读生字 齐读 5、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看图片
2、学生交流感受。 放手让学生自由说 |
||||||
板 书 设 计 |
16* 珍珠鸟
信赖 挨近 熟悉 胆子大了 怕人 爱
鸟 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人
|
|||||||
教学反思:《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感受真爱。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 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在我的引导下,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 珍珠鸟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顾、无尽关爱化去了这一切。作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住的舒心,不去惊扰他们,让他们住的安心,正是这种奉献,鸟儿们由不敢出笼,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书屋里自由飞翔,以至于酣睡在作者肩头!是关爱做的桥梁,信任作的基础.不但让学生们知道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而且深一步启示了孩子们——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让学生的体验感悟通过他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用情去学,用心去学,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课堂也是今后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